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150章方向

關燈
第1150章 方向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去年八月停止進攻後,腋目人於三月底再度恢覆攻勢,這一次他們改變了策略。

在全部攻占廣林、廣密兩郡後,腋目軍團固守正面,從半島的東西兩翼海岸集中重兵南下。

造成這一原因的癥結在於,長孫半島以北內陸水網縱橫,雨林密布,加之赤道附近氣溫酷熱,攻占雨林後當地多熱悶濕,瘴氣逼人,多雨的天氣和落後的道路設施嚴重制約了軍火補給和快速推進。

而沿海地區靠海多風,平原較多便於推進,同時最為用心險惡的地方還在於,長孫主力軍團去年失力後,聽從鹹軍顧問建議,退入叢林節節抵抗,而腋目軍團沿海推進,可迫使內陸長孫軍要麽南撤,要麽面臨被從身後切斷的風險,陷入叢林當中坐以待斃。

四月十九,陔陵王宮司馬堂:

“據報,長孫東海岸發現有腋目騎兵出現,推進速度極快,先鋒已至泊洋郡與廣中郡交界地帶。”

趙煥說道,伸手指向泊洋郡所在,百裏燕這時說:

“他們的騎兵多半是從本土運來的,長孫過的馬匹不足以承載他們的重量,而且這些馬匹應該與金雪狄人的馬匹相當才是,加上他們的體重,每日行進速度應該不快,不過也不適應熱帶作戰。”

“話雖如此,但騎兵機動速度依然要快於步軍,如此長驅直入,或許有其他意圖。”

百裏燕點了頭肯定了趙煥的猜測,隨即說:

“不錯,應該另有意圖。否則不會如此長驅直入,眼下瘟疫大行其道,我琢磨著,這股騎兵還只是試探,其應該還會繼續深入才對。”

這時盧臯說:

“司農的意思是說,他們也許會效法當年我軍在金雪狄腹地戰法?”

“效法是不可能的,他們哪裏知道這些。由於瘟病流行,死難者甚多,這股騎兵明知馬匹不適應熱帶作戰,卻還要強行南下,目的恐怕只有一個,南下深入偵查探路。倘若各地因病而傷亡慘重,喪失還手之力,我想他們定會派出全部騎兵,強占南下腹地的要津,切斷長孫軍南北通道。

同時從東西海岸兩翼迂回,如此迫使被圍在半島以北的長孫軍南下,而南面的長孫軍北上救援。即便被困北面的長孫軍繼續不動,如此也會令長孫半數以上國土淪喪,故而這是一招快棋呀。

倘若是我等人類,斷然是不敢如此冒險孤軍深入一兩千裏地,但腋目人傷亡遠比我等少的多,因此其敢如此而為。換做是我等,絕無法如此去做。”

“可當年司農大人不也是如此而為嗎?”

盧臯頗有些得意,回想起當年南征,他還記憶猶新。這時百裏燕卻說:

“是啊,當年我軍是善於水戰與水中機動,我軍揚長避短,故而能在險惡境地扭轉乾坤,而且當年是背水一戰,不戰便死,換做是平時,本帥絕不會如此賭上全軍身家性命。如今腋目人占據更多優勢,他們有絕對把握如此而為。”

說話之際,一陣電話鈴響,一司參使拿起電話訊問後,隨即轉向百裏燕:

“司農大人,梁國轉來的電話。”

“誰的。”

百裏燕問,司參使道:

“禦客蕭掌門。”

“嘶……快,接進來。”

“諾!”

百裏燕離開地圖桌,來到電話機旁接過電話,那頭蕭公毅忙說:

“是永興侯嗎。”

“正是在下,蕭掌門有何時吩咐。”

“近海腋目艦船大有增加之勢,本座以為,腋目人有大舉上岸之舉。”

“梁國沿岸要津多數地區已鋪上地雷,內河出海口更布有水雷,其若要登陸,必先占據可登陸之灘頭,除此之外,其他不宜登陸之地若要上岸十分困難,短時內不足以實施大舉登陸。其若真有登陸意圖,在下以為,應有其他我等尚未察覺之手段,蕭掌門請務必令人仔細監視,時時報我。”

“本座明白了。此外,鹹國瘟病現在如何?”

“各郡與長孫陸路皆有相連,而梁國卻能以河流為屏障,阻擊難民流入,鹹國情勢仍十分嚴峻,不容樂觀。”

梁國與長孫接壤邊界梁國一側,有自東向西延伸的河道阻攔,長孫難民只能進入瑞郡、京畿兩郡北部,無法大規模南下,所以瘟疫擴散還不嚴重。鹹國與長孫大面積陸路接壤,無可避免的成為重災區。衛國也不例外,邊境線延綿幾千上萬裏地防不甚防,幾十萬衛軍也堵不住難民越境。

掛斷蕭公一毅電話,盧臯問:

“蕭掌門所為何事?”

百裏燕走到地圖桌前,手指梁國以北海域說:

“近期發梁國近海腋目艦隊大舉增兵,蕭掌門擔心腋目人由此實施大舉登陸。”

“可梁國在654、655兩年得到了一百二十萬顆地雷,七千六百顆水雷,應該足以布置於沿岸要津,腋目人既已連番吃過地雷苦頭,又怎會在梁國登陸。”

“是啊,但越是不可能之事,越有可能。盧將軍可別忘了,他們可不是人啊。”

如果長孫半島是中原向北延伸至馳道的巨大突出部,那鹹國和梁國就是這個突出部的左右肩膀,占領任何一個肩膀的登陸,都能徹底切斷長孫半島與內陸聯系,乃至從北往南將中原東西一分為二,戰線將拉的更長,這是其一。

其二鹹國有要塞岸防炮,而梁國沒有,盡管現在正在內陸修重鎮,夜以繼日修建要塞,但充其量只是亡羊補牢。

其三,腋目人的技術路徑與人類相差很大,不能單純以人類的作戰模式去思考套夜幕人。

其四,蕭公毅手中有一艘去年八月入手的試驗三號空艇,升力五十石,能裝七八人和一些設備、食品、油料,浮在一千四百多米的高空幾十天,用上百倍的長筒天文望遠鏡了望海上。

因此蕭公毅口中的近海,至少在四百裏外,而這點腋目人是不清楚的,因此腋目人在四百多裏外甚至更遠處集結,並不能說明他們是打梁國的註意,也可能是梁國腹地以西,也可能是燕國和歧國。

但是打燕國、歧國有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海岸線太長,補給和兵力輸送,通信都會成問題。

腋目人雖然占領長孫半島北部,但前往燕國的海上水道依然很遠,而且燕國沒有大型港口,其實以當下技術條件,也不可能有,原因在於梁國不允許他發展大型商業港口,為了是不搶梁國的飯碗。

以當下的技術條件,登陸最佳的選擇是攻占大型港口,再就是搶灘。而中原絕大多數諸侯仍然處於農耕文明,與青銅鐵器過渡時期,因此技術層面基本決定了不可能有工業化所需的海洋碼頭,但是海上貿易和沿海諸侯國的商業經濟結構,決定了仍然會建造一些,利用地勢和近海便利,適合中原的船舶碼頭。

因此如此有制約了工業化條件下,選擇登陸的地形。

同時大規模熱兵器作戰,尤其是跨海遠征,需要大型港口,沒有大型港口,也要有深水近岸,用於占領後的碼頭建設用地,用於占領下的港口建設,因此也決定了腋目能重點進攻的沿海地點是有限的。

而在沒有內燃機驅動的劃槳木質登陸船,搶灘運輸兵力的效果非常低,大船不可能靠近岸邊,因為有淺灘和暗礁,因此只能用小艇。

而小艇裝載能力有限,一艘大船所能攜帶的小艇也很有限。因此強行搶灘無法在三到五天內集結數萬兵力,更不便於轉運陸軍火炮和軍火補給

百裏燕思來想去,越發覺得腋目人在謀劃更大規模的作戰行動,而且是出其不意的大規模作戰行動。但他實在想不出來,腋目人在海上如何能實施快速的搶灘登陸。

翌日,他前往永興協調生產調度,作為財政部長兼工業部長,還要親自前往企業督促調度生產,不能不說歷史上也找不出幾個他這樣的高級幹部了。

盡管戰時生產占用了相當多的工業資源,但同樣也帶來了相當多的好處,大量軍轉民產品在工業產能擴張後,得以成為企業新的資金來源,戰爭和工業壟斷帶來的資金和富裕階層成了首批享受到軍轉民的受益者。

姜蟄要求的定制的豪華轎車接近完工,一共三輛,根據其要求做了表面鍍金,內部使用真皮座椅,海綿內襯,采用六缸柴油發動機,最高時速一百七十裏。

永興車輛廠目前正在三期項目建設,與之配套的化工、橡膠、油田、油氣化工項目都在緊鑼密鼓推進。

以爆燃式六缸機為動力基礎的重載卡車研制進度過半,三期建設完成後樣車也會同步下線,唯獨讓百裏燕擔心的是他現在似乎有些迷失方向。

二十年前,他還在為工業化道路艱苦探索,二十年後的今天,汽車滿地跑,機床遍地造,造槍造炮如家常便飯,他的一生夙願似乎在此時都已實現,繼續向前推進,短期內要在想有質的飛躍已經不太容易。

受教育群體依然有限,優質的科研資源數量稀少,重點都投在了陸軍技術、民用工業、醫學研究和教育投入,短期內或者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只能不斷擴張和堆積現有的基礎成果和商品產能,其他諸如無線電、微電子、核物理、網絡通信、大型艦船、航天航空等等領域發展嚴重滯後,仍需要技術、人才、時間的積累疊代發展。

換而言之,鹹國常規應用科學領域發展迅速【註1】,其他領域與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差距至少五十年以上,真正的高端前瞻技術沒有拿得出手的。

當然,很大程度上與百裏燕自身的認知和知識面有關,他不是萬能的,他能做的是將自己的長處和知識面盡可能轉化為應用技術,因此他不善長的不可能去做,哪怕他精於高端技術,但沒有基礎的應用技術研究和工業基礎規模,人才規模,高端技術也是空談。

【註】登陸作戰與技術裝備、科學技術、戰術理論、認知理念有絕對關系,任何時期的登陸作戰,一定是當時技術條件下的可能選擇,而不可能去實現技術條件之外的作戰方式。

作為跨海遠征,輸送兵力越大,所需的後勤補給規模越龐大,所需的運量越驚人。

同時越是現代化的作戰,需要的硬件設施也就越高,諸如港口、深水港、道路、鐵路、吊塔、起重機等等。

因此特定時期的技術條件下,可選擇的登陸模式與技術裝備是極為有限的。

在內燃機出現之前,大型船舶受到吃水與前灘暗礁的制約,非碼頭港口地形的登陸作戰,所有登陸都是從大船放下小艇,然後分批乘坐小船劃上岸邊上灘,因此無港口登陸作戰,兵力的快速輸送很成問題,同時登陸後的補給輸送更成問題。

即便冷兵器時代的登陸作戰,沒有軍火這一問題,但基本的糧食和畜力仍然需要解決,當然,湊合一下用小船運也可以。但大規模的熱兵器作戰所需的天量補給,這就很不可能了。

【註1】應用科學通俗的說,就是生活、工作與社會活動所需求的相關技術,對應不同時代技術層次,相對應的應用科學等級各不相同。

如後石器時代,出現了陶器,用於解決儲水、吃飯、儲存、燒煮所需的容器,青銅時期出現了青銅鼎、青銅鍋等等,但是通常吃飯的碗,裝水的容器,仍然還是陶或是木器,因為陶器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全部要求,這就是應用技術的適應性。

進入鐵器時代,家中煮飯炒菜的鍋,由陶器、青銅器變成鐵鍋,同時吃飯、儲存的容器,由木器、陶器、銅器,變成瓷器,這個時期應用技術出現了陶瓷,而陶瓷的質感則更高,但功能上與陶器其實沒有太多的提升。

而進入近現代,各種不銹鋼、太空塑料正在取代大量傳統的食用容器,這也是時代技術進步,帶來的應用技術的普及。

因此應用技術,很大程度上能解決和滿足生產生活的必須使用功能,且符合當下的技術與工業能力。

以上是民用應用技術,而國防應用技術的內涵大致如此。

如制造槍炮,十九世紀初的工業加工能力,就能制造近現代的槍炮,火炮也好、自動步槍也好,都能制造。

但近現代用電力,用數控機床,用自動化,用精確檢測。而十九世紀初只能用蒸汽動力,無變速機床,手搖拖板,普通量具,但不可否認,都能達到最終的加工目的,區別在於所需的技術成本和技術價值不同。

因此應用技術是以當前最高工業技術,實現生產民用與國防所需工業品,並滿足使用價值。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